亿万28

村企合力绘“丰”景

亿万28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7b865d55fe5c0ec0b6112a63f149052c";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村企合力绘“丰”景

作者: 袁婧雯 乔佩 来源: 国华投资 发布时间: 2025-10-11 字号:【

金秋十月,通辽大地褪去盛夏的燥热。“双节”期间,行走在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驻村帮扶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五家子村的广袤田野上,盛夏的余温已被清爽的秋风涤荡,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下、央企驻村对点帮扶的行动中,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秋日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浓墨重彩地铺展。

10月7日早晨6点,52岁的种粮大户王建国已经站在自家的玉米地头等待收割机作业,望着眼前千亩良田,他的脸上写满期待。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王建国弯腰掰下一穗玉米,给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前来参观的青年团员们展示。剥开层层包衣,露出颗粒饱满的玉米粒,“你看这籽粒,金黄透亮,一穗能有800多粒,亩产能上1500斤!”

834509f410e30e1b1ed814680105884c.jpg

图为青年团员们参观五家子村后合影留念

金色“海洋”里的现代化交响

“轰隆隆……轰隆隆……”

一阵雄浑有力的机械交响乐撞入耳膜,循声望去,无垠的玉米地如同一片翻滚的金色海洋,几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海面”上乘风破浪,成为这片田野上最壮观的“丰收主角”。

青年团员们走到玉米地边上,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驻村第一书记陈海山早已在田埂上等候。他皮肤黝黑,笑容爽朗,指着田里的一台“大家伙”说:“看,那就是亿万28 村致富的‘铁牛’!以前这片地,一到秋收,全村老少齐上阵,‘掰、砍、运、剥’,一套活下来,人累得直不起腰,玉米还容易霉变损耗。现在不一样了!”

说话间,一台收割机迎面驶来。驾驶室里,村民李伟神情专注,熟练地操作着手柄。巨大的割台缓缓转动,将一人多高的玉米秸秆齐刷刷地揽入“腹中”。切割、摘穗、脱粒、粉碎还田……一系列工序一气呵成。短短几分钟,金黄饱满的玉米粒便如瀑布般涌入机身旁的粮箱,空气中弥漫着新粮特有的香甜。

7eff7851389acc88b2e4d5abbe7a5faf.jpg

图为五家子村新引入联合收割机参与秋收

“过瘾!”李伟停下机器,跳下驾驶室,抹了把汗,兴奋地对前来参观的团员们介绍说:“以前我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是‘坐进驾驶室,手握方向盘’。这台机器一天能收200多亩,顶得上过去几十号人干好几天!收完直接送到合作社的烘干塔,再也不用看天吃饭、满院子晾晒了。”

陈海山接过话茬,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亿万28 五家子村通过成立合作社,实现了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统一采购良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械收割。科技种田让玉米亩产稳定在1800斤以上,机械化作业每亩地能节约近200元的人工成本。这一增一减,农民的腰包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科技赋能机械奔忙”,改变的不仅是耕作方式,更是农民的生产理念与生活姿态。这片金色的土地上,传统农业正向现代智慧农业阔步转型。

红火“产业链”上的村民笑颜

告别轰鸣的玉米地,大家来到五家子村的红鲜椒加工厂,这里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厂房外,几十名妇女围坐在小山似的鲜椒堆旁,手指翻飞,细致地为每一根辣椒“卸甲”——掰去椒把。她们一边忙碌,一边用方言谈笑着家常,爽朗的笑声和鲜椒的艳红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巾帼丰收图”。

这些通体鲜红、形状细长的辣椒,可不是普通的佐餐调料。它们是专门用于提取天然色素、生产高端化妆品的“工业辣椒”,即将销售到全国市场。

53e763936bb6ffeb4fc65f35f9ffa70f.jpg

图为村民检查新采收辣椒情况

“这活儿看着简单,讲究可多着呢!”52岁的村民王秀英一边飞快地掰着椒把,一边向参观的青年团员们展示手中的成品,“颜色得匀,不能有虫眼,椒把长度必须控制在1厘米内。差一点,客商都不要。”她的动作麻利而精准,仿佛一位在流水线上工作多年的熟练工。

当被问及收入时,王秀英笑得合不拢嘴:“我这双手,以前只能围着锅台转,现在也能挣钱了!从春天栽苗、除草,到秋天采摘、掰把,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去年我挣了两万五千多块,既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又能给家里添一份收入,心里踏实多了!”

陈海山介绍,这是村里发展的“订单农业”。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引进了高附加值的辣椒品种,并直接对接了收购市场。“今年风调雨顺,管理得当,红鲜椒单产从去年的5000斤提升到6000斤,椒农亩均增收超过800元。像王大姐这样的留守妇女,村里有100多人都在这个产业链上就业,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一根根小辣椒,跨越山海,串联起从田间到全国市场的完整产业链,也撑起了乡村妇女“家门口就业”的半边天。这抹“辣椒红”,映照出的是一条富民强村之路。

金色“小太阳”里的乡土智慧

旅程的最后一站,是五家子村的葵花种植区。夕阳西下,余晖为大地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色。这里的丰收场景,没有机器的轰鸣,也没有成群的人流,却充满了独特的诗意与智慧。

放眼望去,成熟的葵花盘早已褪去金黄的花瓣,像一张张饱经沧桑却又满足憨厚的笑脸,谦逊地低着头。农人们手持镰刀,在田间劳作。但他们并非直接收割,而是将葵花秸秆从中间砍断,顺手掰下沉甸甸的花盘,再巧妙地将花盘稳稳地插回断枝的顶端。一排排葵花盘重新挺立在田野里,仿佛无数个金色的“小太阳”,在秋日的阳光与和风中,静静地晾晒着自己的果实。

e43299896c5c602e854950b5e9b524d5.jpg

图为丰收的葵花田

“书记,这是什么新农艺吗?”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青年团员王晓军好奇地问。

“这可不是新农艺,是咱们老辈人传下来的老法子!”正在地里忙活的老农张德胜直起身,笑着解释道,“葵花盘刚摘下来,水分大,籽粒不容易脱落,还容易发霉。像这样把它插回断秆上,离地有半米高,上下通风,接地气,晒得又快又匀。等个四五天,用手一搓,瓜子就哗啦啦掉下来,干净又饱满,比在地上铺开晒强多了!”

陈海山补充道:“这就是亿万28 的乡土智慧。它不靠电力,不占场地,省时省力,是一种最生态、最经济的干燥方式。乡村振兴,既要拥抱高新科技,也要传承好、利用好这些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哲学的‘土办法’。”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隐入地平线,五家子村渐渐归于宁静。而村委会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驻村书记陈海山邀请前来参观的青年团员们一起参加村里的“丰收议事会”,村干部、种植大户们围坐一堂,商讨秋收后的发展大计。

“我提议在村广场弄个展示平台,把咱们的玉米、辣椒、葵花向过往的客商集中展示,获得更多订单的同时还能激发大家的劳动热情。”种植大户王建国率先发言。

“我建议成立电商直播团队,培训更多年轻人当主播,把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返乡创业青年张强接过话茬。

003d32161107a64bc8d37b016e585623.jpg

图为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为村小学捐赠学习用品

陈海山认真记录着大家的建议,而前来参观的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团支部书记乌恩希站起来说道:“亿万28 回去的时候,也要发挥群团、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公司里的青年团员、党员聚起来,一同为五家子村的农产品销售出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党。”

“丰收,不只是粮食满仓,更是农民脸上的笑容,是产业发展的后劲,是乡村未来的希望。”临别时,陈海山望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眼中闪烁着光芒,"亿万28 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呢!”

这幅在开鲁大地上徐徐展开的秋日丰收图,不仅是五谷丰登的喜悦,更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缩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奋斗的故事仍在继续,振兴的画卷正越绘越精彩。

村企合力绘“丰”景

亿万28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7b865d55fe5c0ec0b6112a63f149052c";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X
  • 2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7b865d55fe5c0ec0b6112a63f149052c";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